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3 09:36:20
▼芒种(2022年6月6日 农历五月初八)
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仲夏正式开始。芒种,一个收麦子、种稻子的时节。农谚曰:“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这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节。此时节,人们适时而动,山幽、鸟鸣,炎日、骤雨,北方麦黄,江南秧绿,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诠释。
▼芒种 • 三候
一候,螳螂生
“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天美好景像。螳螂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此时破壳而出。
二候,鵙(jú)始鸣
后五日“鵙(jú)始鸣”,“鵙”即伯劳,以声命名。《诗经》“七月鸣鵙”,周七月即夏五月。
成语“劳燕分飞”之“劳”即指此鸟。伯劳在古代诗歌中通常用来比喻夫妻、情侣、亲友的别离。但事实上,伯劳和燕子的迁徙方向都是夏北冬南,歌中“东飞伯劳西飞燕”只是表达迁徙的离愁, 后人望文生义,才引申为“各奔东西”。
三候,反舌无声
再五日“反舌无声”,“反舌”即百舌鸟,“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无声也”。
百舌鸟,学名乌鸫(dōng)。瑞典国鸟。百舌鸟自春秋时代起就被人们作为宠物鸟饲养。中国古有:“仲夏之月,反舌无声;反舌有声,佞人在侧”之句,认为反舌鸟可辨忠奸。
▼芒种 • 诗词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唐·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芒种 • 习俗
1、送花神
农历二月初二日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2、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青梅煮酒
南京有“煮青梅”习俗,溧水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采摘了放在家里阴干,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选55度的,以10斤白酒放3斤梅子、两斤冰糖为比例配方,青梅泡酒过程为一个月。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