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和美湘村·三湘蝶变|益阳市千山红镇:稻虾共生兴产业 各美其美共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9:13:00    

文/图/视频/曾如蔓 徐远钢 王柳 李娟

〖乡镇名片〗千山红镇位于洞庭湖滨,原名国营千山红农场,2000年11月撤场建镇,隶属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大通湖区门户镇,北傍大通湖,东靠南湾湖原军垦农场,南与沅江接壤,西与南县搭界,镇域面积75平方公里,镇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3.1万,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6万人; 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45万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湖南省省级农业强镇、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

集镇鸟瞰。

稻浪翻金,托起丰收愿景;蟹塘跃银,激活产业春水。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千山红镇如一颗明珠镶嵌于洞庭之滨,北依资水浩浩,南望洞庭渺渺,阡陌如绣、水系如脉,铺就一幅沃野平畴的锦绣长卷。这片浸润着鱼米基因的土地,正以露珠垂坠的稻穗为毫,以荷塘跃动的青虾作墨,在缀满油菜花的生态画布上,勾勒乡村振兴的工笔画卷。

近年来,千山红镇坚持党建领航、产业筑基,依照“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的战略路径,打造再生稻智慧种植片区、虾蟹生态养殖片区、和美乡村建设片区,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构建起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格局,奋力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崭新篇章。

再生稻香飘洞庭,智慧农田绘丰景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千山红镇,沃野平畴、水网纵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再生稻生长的“黄金摇篮”。镇党委政府锚定粮食生产目标,全年完成早稻种植面积9000余亩,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宏硕育秧大棚。

作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湖南宏硕生物科技公司扎根于此,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建立产学研基地,建成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智慧农场。依托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试验基地的前沿技术,在再生稻领域展开攻关,创新“一次播种、两季收获”模式。

宏硕生态农业。

漫步千亩示范田,无人农机整地插秧,无人机精准施肥,绿油油的稻桩间新穗初绽,传统农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耕图景正徐徐展开。宏硕公司创新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科研+品牌”模式,建成年产能2万吨生物有机肥、1万吨测土配方肥生产线,1.8万平方米智慧育秧工厂,平均亩产突破1265公斤,年服务稻田面积突破2万亩。

再生稻千亩示范片。

在宏硕公司的带动下,千山红镇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产业红利惠及民生,累计分红43.6万元,配合上级部门发放农资补贴212.16万元,让“粮袋子”鼓起“钱袋子”。培育80、90、00后新农人梯队,为农村青年搭建创业平台。在产业反哺下,企业捐赠17万元助力教育扶贫,农业传承与人才培育形成良性循环。

虾蟹共生舞丰年,特色养殖奔共富

千山红镇是大通湖区优质稻田套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的发源地。在“两稻一虾”模式下,养殖的小龙虾每亩效益可达900-1000元,两季平均稻谷可达800-900公斤。湖南金燕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学文养殖专业合作社,以 “一水两用养生态、一田双收富农家”的智慧,在稻浪翻涌的田畴与碧波荡漾的蟹塘间,勾勒出虾蟹跃动、粮渔共生的生态致富新图景。

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

金燕子公司精心布局千亩稻虾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以“水草+、池塘蟹、稻田虾”为核心、“稻稻+”产业为依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厂房3000平方米,标准化机库棚1200平方米,推进大莲湖村1400亩澳洲龙虾特种养殖项目。公司为周边农户提供专业技术培训,优质饲料及药品来保证小龙虾高质高产,形成“龙头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协同”的良性发展格局。

金燕子稻虾蟹特色养殖园。

学文养殖合作社以“服务社员、共谋发展”为宗旨,引领着农户共赴致富之路。自创立以来,它从几户散户的摸索前行,发展成为拥有65户社员、辐射4300亩水面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不仅引进鳝鱼、水蛭等特种养殖项目,更通过田间课堂、专家坐镇等方式,将养殖技术转化为社员致富的真本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共富之路。

学文合作社特色小龙虾基地。

振兴路上双生花,产业生态皆风华

乡村振兴的时代长卷上,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从来不是单选题。在千山红镇,大莲湖村与民和村一个以产业革新为笔,在碧波之上绘就“渔光共生”的致富图景;一个以环境蝶变为墨,在阡陌之间勾勒“和美乡村”的宜居新貌,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叙事,解码了新时代“和美共生”的振兴密码。

大莲湖“渔光共生”。

大莲湖村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理念,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禀赋,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单品、优势区域,因地制宜发展“菜藕、鱼”等特色产业,同时聚焦“莲”“鱼”优势产业,全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养老服务、休闲垂钓、莲花基地观光和庭院经济果蔬采摘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莲湖村。

民和村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小切口”,以实施“三清一改”为突破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成效明显,真正实现了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提升,推动美丽村庄转化为“美丽经济”。

民和村。

洞庭潮涌,激荡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阡陌纵横,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从智慧农田到生态渔场,从产业兴旺到乡村和美,千山红镇正在书写着产业与生态共舞、科技与传统交融、发展与幸福同频的壮丽诗篇,为广袤乡村绘就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