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上海确诊,6岁男孩玩水感染“食脑虫”离世!这些防护知识要牢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5:56:00    

痛心!

一个小生命永远停在了

6岁8个月

今年夏天,一则"男童打水仗后感染食脑虫"的消息牵动人心。

8月11日晚,孩子妈妈在社交平台发了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心碎——"君宝贝生命留在6岁8个月"。

评论区里,网友们都留言"节哀",希望一家人能慢慢走出伤痛。

回溯事发经过,

孩子妈妈说,

想来想去可能是6月6日在学校打水仗,

或是4月13日在公园捞鱼时

受了感染。

6月确诊后,大家都拼了命想帮孩子:

7月2日,孩子妈妈通过社交平台发文,称张文宏医生和感染科的专家将进行会诊。

她还求助网友联系正规买药渠道,让孩子尽快用上对症药物。

可即便如此,

孩子还是在PICU住了27天,

最终没能挺过来。

"食脑虫"不是虫,

藏在淡水和土壤里

很多人听"食脑虫"会害怕,其实它不是真的虫子,是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这类致病性原虫的俗称,肉眼根本看不见。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卢艳介绍,它们藏在淡水、土壤里,能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伤口钻进人体,一旦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特别凶险——病死率高达98%,目前也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数据显示,我国迄今累计报告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仅40余例

属罕见的寄生虫病。

公众无需过度紧张,但需提高防护意识。

但暑期亲水多,还是得知道它的"套路":感染后早期可能先出现皮肤问题,后期会有脑炎症状,比如发烧、头痛、呕吐、没精神,因为症状和其他脑炎像,还发展得快,"早发现、早诊断"是救命关键。要是野外玩水后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记得告诉医生自己去过水边。

想安心玩水,

疾控机构的这几点建议得记好

↓↓↓

别去野水:野外湖泊、池塘尽量别游泳、戏水,尤其别搅动水底的泥;

护好口鼻:在自然水里活动时,戴个鼻夹、泳镜,减少接触;

避开伤口:皮肤有破口的时候,别碰自然水体;

清洁鼻腔:要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者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鼻子;

放空陈水:家里水管长期没用水,先放一会儿积水再用。

专家表示,正确掌握预防方法,遵守饮用水卫生原则,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暑期亲水,安全为先,科学防护方能清凉一夏。

【侬好上海 田小鱼综合编辑】

侬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综合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部分素材来源:@九派新闻 @现代快报 @新华每日电讯,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