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州这里打造“听邻说事”茶话室,解决矛盾问题89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0:21:00    

  惠城区桥西街道聚焦违规带电动车进电梯入户充电的安全问题,为电梯安装电梯智能阻车系统,守护居民安全;大亚湾开发区针对外来人口服务短板,实施“新湾人”连心工程,推动“陌生人社区”向“邻里共同体”转变;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践行“四下基层”,破解停车、照明、活动场地等民生难题……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州市各地坚持将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度融合,聚焦基层治理“痛点”和群众需求“难点”,加快推进办实事、解民忧,交出一份份民生暖心答卷,切实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治理困境

  茶话室里听民声,“陌邻”变睦邻

  “小区活动室、充电桩都是大家投票建的,这让我觉得社区在认真倾听我们的心声,住在金湾社区就是金湾人!”谈及大亚湾“新湾人”连心工程,澳头金湾社区居民管女士赞不绝口。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亚湾开发区聚焦人口持续流入带来的“陌生人社区”治理困境,推出“新湾人”连心工程治理实践,在三个街道各选2个居民小区试点,通过全时服务、文化浸润、多元共治,推动“陌生人社区”向“邻里共同体”转变,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湾区样本”。

  “新湾人”连心工程的主要举措包括打造“听邻说事”茶话室、建立“为民办实事”清单、开展“和美一家亲”活动、实施“小区达人”培育计划和推行“惠邻里”积分兑换。6个试点小区分别为澳头街道金湾社区天悦龙庭小区、新湾社区方直彩虹里小区;西区街道德惠社区德洲城小区、永盛社区泰丰枫林岸小区;霞涌街道海韵社区浅水湾小区、小径湾社区银滩花园小区。

  目前,6个试点居民小区都已打造了“听邻说事”茶话室。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周在茶话室与小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座谈。截至目前,6个试点小区共计开展茶话会96场,分类建立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诉求台账,解决噪音扰民、设施老化、环境卫生等矛盾问题89个。

  “通过茶话室和上门走访入户,我们收集居民的民心民意,能现场解决的马上解决,特殊情况则想办法一一解决。”西区街道德惠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月珍深有感触地说,茶话会上小区居民畅所欲言,问题反映了,情绪释放了,居民和社区党组织之间的距离也近了。

  为了让新湾人更好地融入社区,“新湾人”连心工程还在6个试点小区开展“和美一家亲”四季睦邻活动,从春季的美食分享到夏季的睦邻运动会,从秋季的睦邻音乐汇到冬季的睦邻团圆宴,四季活动不断,以此凝聚新湾人的心。不仅如此,各试点居民小区所在社区还纷纷培育“小区达人”,激发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提升治理效能

  电动自行车上楼“受阻”,居民安全有保障

  “嘀嘀嘀……”在惠城区桥西街道横江社区巴黎广场小区,当一辆电动自行车被推进电梯时,电梯轿厢内当即响起了安全提醒语音,同时电梯门无法闭合。待工作人员将电动车推出后,语音提示停止,厢门关闭,电梯才恢复正常运行。

  电动自行车上楼“受阻”,但群众安全得到保障。这得益于该小区在今年5月为电梯安装了智能阻车系统。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开始,桥西街道通过深入一线了解民生诉求,发现由于充电口短缺以及停放充电场地不足等问题,出现部分业主违规将电动车推进电梯带回家中充电等现象,这无疑给小区安全带来了隐患。

  为此,桥西街道决定升级“技防”,防范电动车入户充电。

  “有了这个电梯‘报警器’,就不用担心电动车入户充电了,这个做法让我们都住得安心。”桥西街道下埔社区瑞祥大厦小区居民林晓妹点赞道。

  今年3月至8月,桥西街道采用“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业主参与、企业实施”的模式,探索在辖区内的物业小区、自管小区以及无人管理小区等,安装电梯智能阻车系统。目前,街道共有25台电梯完成智能阻车系统改造。“接下来,我们会扩大阻拦器安装的覆盖范围,争取实现住宅小区应装尽装,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桥西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桥西街道还将通过积极链接辖区资源,发挥小区党支部党建引领作用,合理规划并安装智能充电桩,解决充电口短缺以及停放充电场地不足等问题,切实预防和遏制因电动自行车上楼而引发的各类事故,全力保障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以学习教育实践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践行“四下基层”

  闲置空间巧利用,解决居民活动空间和停车难

  “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这路灯不仅照亮了路,更暖了我们的心!”近日,在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西坑村大光村民小组,村民看着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难掩喜悦之情。

  这是惠环街道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成效的生动缩影。

  原来,自2020年四环路通车后,西坑村石屋村民小组至大光村民小组的500米连接路虽已修缮,但夜间照明长期缺失,村民夜间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习教育期间,街道将这一问题列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把“坐等上门”变为“主动下沉”,联合西坑村“两委”干部实地调研、召开研讨会,精准掌握了村民的照明需求。经过专业规划和实地测量,今年3月底,25盏高效节能的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摸黑出行”的困境得以解决,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半山名苑小区,居民集中反映的室内运动场地匮乏问题,同样被纳入街道“为民办实事”清单。街道组织干部、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小区,通过楼栋走访、居民议事会等方式,聚焦“一老一小”、双职工家庭等群体的实际困难,零距离倾听居民心声。针对场地不足的“硬骨头”,街道提出盘活闲置资源的方案,联动物业对小区一处利用率不高的闲置仓库进行改造。如今,明亮安全的“居民共享活动室”已成为社区活力新聚点,有效缓解了居民室内活动空间紧张的难题。惠环街道还凝聚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力量,搭建互助平台,开展“爱心维修”“爱心助餐”等便民活动10余场,精准服务“一老一小”等群体。

  与此同时,结合“百千万工程”,惠环街道清场平整平南下横岭村民小组约5000平方米闲置用地,改造成拥有203个车位的便民停车场,于4月底正式开放,极大缓解了周边企业和居民的停车难题。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谢菁菁 钟玮 特约通讯员李翔鹤 通讯员陈卓 梁贝雯 利家荣 郭壮丽 古京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