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扎进贺兰山,山野时光里收获真诚回响 用一杯咖啡把游牧日子过成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09:48:00    

在石头上刻下游牧符号。

“塞上游牧咖啡”艺术空间。

收藏的非洲乐器。

宁夏的贺兰山是有灵气的,它宽得能装下所有没说出口的焦虑,也能让一颗飘着的心稳稳落地。

1982年生的许国,在贺兰山下开了一家塞外游牧咖啡馆,他的生活也在山上,遵循着看星月变化清醒与入眠,天天喂马劈柴,闲了就弹琴唱歌。他总说自己是“野人”,很多人却觉得他是记录生活的行为艺术家,常年扎在山里,把日子过成了一首随遇而安的歌。

游牧生活,从一杯咖啡开始

许国开始与贺兰山亲近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在城市有工作,忙忙碌碌了很多年,却会因为没有按心意生活产生焦虑。和那些爱往山上跑的年轻人一样,一次,他买来咖啡机,塞进面包车里,一路开到了山脚下就为了躲个清净,图个轻松。现在看来,2019年的那个决定,没什么周密规划,更像一时兴起的奔赴——好像山里少点什么,而他恰好能带来。

2022年春天,许国舍掉了很多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游牧生活”,在山里卖了第一杯咖啡,后来赚的两杯咖啡钱换了两碗加肉的炒削面,和媳妇一起幸福地吃着,他觉得这就算是从零开始了。在此之前,他本不是爱喝咖啡的人,可山里的风一吹,咖啡的香气混着草木味,倒成了最特别的招呼。

他一直记得那段时间,开着自己的小面包车,装着咖啡机,在贺兰山下游荡着卖咖啡的生活,农历正月十五的山里没有城里的热闹,他煮了两大锅汤圆,用小纸杯盛着,给客人和行人分着吃,一口下去是朴素的甜。有时候他会坐在树底下望山发呆,手里抱着那把吉他,弦音一落,鸟儿都要停一停;有时候就守着咖啡摊,来的人多了,大家围着树唱歌,把压抑了许久的心事都唱进风里。最多的一天,他卖了60杯咖啡,那时候最大的感受,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看着陌生人因为这杯咖啡、一首歌放松下来,他觉得值。

卖的不是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

“慢慢地,我觉得山里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许国说。后来,因为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他的咖啡面包车移到了贺兰山下的1958创意园里,他选了一棵树下的位置,缴纳了一些场地费,就在树下开始了他的游牧咖啡生活。他在树下搭了个台子,这里藏着好多陌生人的故事——有人来这做人生的重要决定,有人只是想安安静静待一会儿,有人来这,不用说话也自在。

再后来,许国的游牧范围越扩越大,2022年,1958创意园里多了由他创建的“塞上游牧咖啡”,树周边搭了咖啡车,旁边搭了小木屋,为木屋支起网格是为了看星星,还支起了一个帐篷,松木杆子撑着帐篷雨布,风来的时候,帐篷轻轻晃,像在和山说话。那棵他看着长大的树,如今已经比当初粗了三倍。稀里糊涂,一年又一年,树在长,他的游牧生活也在慢慢铺展开。

晚上,他邀朋友来烤肉喝酒,弹起吉他唱起歌,乐得山野间的自在。有人刷视频找来,有人从朋友的朋友圈看到,一进这里,就被四只狗、九只鸽子和一匹马吸引——喂马的时候,手心触到马的鬃毛,心里就特别踏实,那是城市里没有的安稳。

许国说,山于他而言,是能让人释怀的地方。在山里待久了,再回头看,才发现自己本来就啥也没有,反倒没了负担。或许,他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有真诚,都得到了回应

2023年春天,许国“塞上游牧咖啡”的形态越来越贴近“游牧部落”,这也成了他新的念想。没有规划,一切顺其自然,夏天一到,他就彻底在山里扎了下来。咖啡摊旁多了啤酒和炒菜,他爱人是地道银川人,炒的辣子鸡带着家常味,一口就暖到心里。偶尔会烤全羊,山野间的烟火气,比任何精致的宴席都动人。

2024年,许国身边多了几个伙伴,每天晚上七点半到八点,他们准时开启游牧时光,卖咖啡赚点生计,更重要的是给来往的人提供情绪价值——他带着大家唱歌,哪怕一开始没人开口,唱着唱着,声音就多了起来,山里的热闹,都是这样攒出来的。

他还在这里做了几场“山下的孩子音乐会”,因为每个城市都该有这样一场带着漂泊感的演出,像那些“喜欢撒欢的野孩子”,自由又热烈。去年,知名音乐组合“筷子兄弟”里的肖央也曾来过这里,与许国和朋友们一起吹着晚风,坐在这里弹着吉他唱《老男孩》,这让他觉得,所有的真诚,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回应。

把“游牧”做成积极的模样

今年,许国又将贺兰山下的“塞上游牧咖啡”扩容并升级成了超大场域的艺术空间,在1958创意园区开了一家工业美学与泥土结合的美学空间,更像一个美术馆,内含泥塑艺术品,伴随咖啡香气,还有他收藏的很多非洲乐器。

前段时间,他组织并举办一场名叫“兰山计划·美术馆奇妙夜”的活动,有关饮山野咖啡、逛游牧市集、触新生陶艺的活动在这里展开,游牧市集上各种有关“山野”的元素、手作悄悄流淌。许国说,未来,他想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超级大的游牧美学咖啡馆,承载更多有关游牧的内容与元素。

许国说,在宁夏,贺兰山的岩画刻着游牧民族的过往,他沿着这些在地文化的痕迹,把“游牧”做成了积极的模样——像草原上的牧民,不断赶往下一个地方,流动着,也生长着。他的游牧不是逃离,是扎根,扎在山里,扎在每一杯咖啡里,扎在每一次唱歌的瞬间里。

想法就像野草,飘到山里就长起来,添上星星的光、帐篷的影、吉他的音,长成了他独有的、自然又温暖的时光。

记者 冯元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