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霍邱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人员及事迹材料公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09:19:00    

为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根据《安徽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现将霍邱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人员及事迹材料予以公示,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监督。公示期2025年9月4日——9月11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结束前向六安市霍邱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反映,联系电话:0564-6028120。

附:霍邱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人员及事迹材料

中共霍邱县委政法委员会

六安市霍邱县见义勇为基金会

2025年9月3日

附件

霍邱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人员

及事迹材料

事迹一:陈建国,1976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霍邱县户胡镇粉坊村党总支书记。

5月9日,天气晴好,河南老人李某某酒后骑电动车朝粉坊村驶来。村民陈某某查看小麦时,惊见老人连人带车冲入水塘。不会游泳的陈某某急忙拨打陈建国书记电话求助。陈建国到后,一边冲向车辆,一边让陈某某扔绳子和救生圈,可惜老人无法配合自救,只能在水中挣扎。只见老人张着嘴巴时沉时浮,双手乱拍,已无法回应岸上呼喊。陈建国迅速让陈某某报警、呼叫其他村干部,自己则脱下外套,跳入 3 米多深的水塘。他虽游泳技术一般,却不顾自身安危,拼力游向老人。先是拽起老人脖子让其换气,后因老人求生本能的强力抓抱,险些被拖入水下。在旁人提醒下,陈建国勒住老人下巴颏继续拖拽,并不时抬手防止老人窒息。

快到岸边时,老人突然没了动静,陈建国又累又急。好在群众递来竹竿,众人合力将两人拉上岸。整个救援持续近 10 分钟,陈建国累得满脸通红、浑身无力,腿也被枯枝刮伤。被救老人意识不清但有气息,懂急救的村干部赶来施救。等待救护车时,人们发现老人非本村人,无人认识。陈建国穿着湿衣,脸部也受伤,却拒绝上救护车,安排全力救治老人,自己先垫钱。随后,他悄然离开。

据悉,老人从河南固始访友归来,酒后迷路才发生意外。康复后,老人想请村干部吃饭被陈建国婉拒。老人儿女五月中旬寄来锦旗 “舍己为人彰正气 见义勇为树楷模”,而陈建国依旧默默投身繁琐工作,对救人一事只字不提。

事迹二:曹永和,男,汉族,2007年2月出生,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户胡镇花园村,现为霍邱工业学校中职三年级学生

5月4日下午4点左右,曹永和与同学何沅林从户胡街道购买学习用品及零食后,骑着电动车沿高镇方向返程,行驶到新六里村域三里大闸附近时,发现一辆“老头乐”侧翻在离路基有3米左右的路坡上。见状,曹永和下意识地刹住车,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他奋力拉拽打开车门,小心翼翼地将车内老人从侧翻的车里扶出来,之后又把老人和车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经询问得知,这位老人今年六十岁,因为下雨路滑且视线不佳,才导致车辆驶离路面发生侧翻,庆幸的是身体没有大碍。曹永和还和同学何沅林打趣道:“天天锻炼身体还是有用的,不然这车我俩真的搬不动”。两人检查车子也没有大问题,便嘱咐老爷子不能继续骑车了,让他打电话让家人来接。在等待老人家人的过程中,老人一直说着感谢地话,还想给钱表示感谢,被曹永和坚决拒绝。待平复了老人家的心情后,两人便默默离开了现场。

花园村委会人员看到曹永和救助老人的视频后,立刻联系到他,这才得知,曹永和在救助老人时,脚不小心受伤了,当时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好在没有大碍。村委会人员提出要上门慰问,曹永和婉言谢绝。他说:“我爷爷是共产党员,从小就教育我要热爱祖国、与人为善、帮助他人,这件事换做别人,可能也会像他这样做,能救肯定要救,要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我只不过干了别人也会干的事,不用这么兴师动众”。

事迹三:王后成,男,汉族,1972年8月出生,霍邱县潘集镇汪冲村人;孟凡桂,男,汉族,1974年6月出生,霍邱县潘集镇汪冲村人。

7月6日清晨,孟凡桂赶早劳作时,发现一位神色恍惚的老人走向河边,劝阻无果。镇村持续的防溺水宣传让他警觉,正拨打电话报警时,老人已面朝水面漂向河心,不再挣扎。孟凡桂甩掉农具扑向河边,王后成也踩着泥泞赶到。两人甩飞鞋子扎进水里,浑浊的河水漫到脖颈,河底淤泥像无形的手拽着脚踝,每前进一步都要较劲。“当时只想着快点把人拖上来,哪顾得上怕。”事后孟凡桂才惊觉后背被冷汗浸透。从老人落水到被接力托上岸,不足五分钟。落水老人年近七十,来自潘集镇李岗村,因家庭琐事想寻短见,此时已面色青紫、呼吸微弱。两人一边安抚,一边联系村委会,直到民警将老人安全送回,才发现衣服被泥水浸透,脚掌被碎石划出了血痕。

事迹四:孙志军,男,汉族,1974年2月生,群众,孟集镇王圩村村民。

2025年3月30日上午,村民多在野外祭祖,霍邱县孟集镇王圩村汤家附房突冒浓烟,火势借风蔓延,黑烟裹着火星冲天。汤家主劳力在外,仅留视力障碍妇人与百岁老母亲。火舌舔舐房梁,瓦片作响,村民泼水呼救却难控局势,消防车从县城赶来需四十分钟,一排砖瓦房危在旦夕。

此时,村民孙志军路过,见状二话不说,抄起墙角铁锹,踩着歪斜木梯攀上滚烫屋顶。他抡锹狂拍猛打,砸断屋脊木板,在火海中劈出隔断。火星溅在裸露手臂烫出红痕,他浑然不觉,直至火势被压制才踉跄跳下。事后众人称,若非他及时行动,连屋脊几家邻居都会遭殃。

事迹五:林东升,男,汉族,194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霍邱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

3月11日11时20分许,卧阳小区5栋某住户家突发燃气火情。据居民回忆,当时户主外出接孩子未关燃气灶,留守的十岁孩童发现厨房火情后呼救。年逾八旬、曾在县法院工作三十多年的林东升正巧路过,听到呼救声,这位办理过数百起案件的老法官凭借职业本能,迅速奔赴现场。面对浓烟滚滚的厨房和烧至变形的燃气设备,林东升以冷静判断力,锁定险情关键点:先切断燃气总阀阻断火源,再开窗通风消除爆燃隐患,应急处置精准规范。小区物业人员赶到时,火情已被完全控制。现场居民感叹:“林老关闭阀门时手很稳,指挥撤离声音铿锵,不像八十岁的老人。”

事迹六:郑红松,男,汉族,1980年10月生,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乌龙镇跑马岗村居民。

8月2日晚上八点五十左右,六安市霍邱县公安局乌龙派出所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辖区一位群众焦急万分地报告,一位八旬老人不慎坠入自家门前的土井,情况万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刻携带装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同时第一时间联系了120急救中心与消防部门请求支援,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当民警抵达现场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心头一震。热心群众郑红松已经借助简陋的工具,毅然下到了漆黑的井底。井底积着水,虽不及寒冬那般冰冽,却也带着地下水特有的阴凉,浸透了衣衫。郑红松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只见他迅速用麻绳紧紧固定住老人的腰部,而自己则在水中一刻不停地托举着老人。那一刻,他们两人仅仅依靠着三根纤细的麻绳来维持平衡,脚下是深不见底的黑暗,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坠落的风险,每一秒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危险。

时间在紧张的救援中一分一秒地流逝,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众人齐心协力的拉拽下,绳索被紧紧攥在手中,大家憋着一股劲,终于先将老人安全地从井底救了出来。紧接着,众人来不及片刻喘息,再次发力,成功将筋疲力尽的郑红松也从井底拉了上来。经检查,老人仅仅只是手部有轻微的擦伤,生命体征平稳。

图片

来源:霍邱政法 编辑:赵巧丽

一审:郑田军 二审:陈安邦 三审:谢锋

投稿邮箱:ahhqsj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