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0:36:00
全媒体记者 侯娟娟 韩堃 通讯员 李沐佳
随着气温逐渐攀升,防晒成为人们夏日出行的必备功课。然而,“全天候无死角”的防晒方式真的科学吗?相关研究表明,过度防晒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5月19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美容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卫民就如何科学防晒等问题给公众以提醒。
烈日下,不少市民出门都选择“全副武装”抵御紫外线。防晒衣、防晒袖套、防晒口罩、防晒帽、遮阳伞,再加上防晒霜、防晒喷雾,从头到脚,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这种看似周全的防晒方式,是否真的对我们有益呢?
“过度防晒最常见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缺乏,从而引起骨质疏松或佝偻病,也可以增加近视、过敏、哮喘、睡眠和情绪问题及肥胖等疾病风险。”张卫民提醒说。
那日常怎样做才能科学防晒,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张卫民说,想要晒太阳,又不想被晒黑、晒伤。首先是选择适宜时机和地点,尽量选择户外,避开太阳毒辣的时段。最有效的方法是看影子的长度,影子是身高的2倍甚至更多时,紫外线指数最安全,可以不需要防护,晒一晒太阳。当影子在1至2倍身高时,晒太阳时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安全。当影子短于身高,不适宜晒太阳。成人每日晒太阳时间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婴儿及儿童建议每日晒太阳15至30分钟。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防晒ABC原则是:A是避免被晒。早上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强度最高的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B是物理遮挡,使用遮阳伞、帽子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C是涂防晒霜。使用以上方法既可以防止晒伤,又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更有利于健康。
张卫民提醒,如果出现轻微晒伤,只是一些红、肿,可以用冷水沾湿毛巾湿敷。湿敷的时候,每次十分钟,每天三次。这样湿敷可以有效地减少烧灼、疼痛的感觉。如果出现红斑、水泡,面积更大的情况,就一定要去医院就诊。(编辑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