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6岁女孩50元卖游戏账号,咋就陷入1100元诈骗陷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4:25:00    

“我只想50块钱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卖掉,却被骗了1100元”。近日,16岁的小王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181890,向记者讲述了这段离奇的遭遇。

几天前,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小王正沉浸在难得的闲暇里,她计划着处理掉自己不太常玩的“蛋仔派对”游戏账号,想换点零花钱。目标不高,50元即可,于是她便选择在快手上发布了出售信息。

7月2日,一位“买家”通过私信和她联系,“号还在吗?想收。”小王心头一喜,立刻与对方聊了起来。对方显得很爽快,但随即提出要去“转转”平台交易。小王对二手平台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心里有点犯嘀咕,便婉拒道:“算了,太麻烦了。”

眼看交易要黄,“买家”话锋一转,抛出一个看似更“贴心”的方案:“那这样,我可以走‘代挂’,账号安全有保障。你加下平台客服,走个流程就行。”紧接着,一个二维码图片发了过来,要求小王用浏览器扫描添加所谓的“平台客服”。

急于出手账号的小王没有多想,扫码添加了那位“客服”。“客服”显得非常专业,随即发来一连串指示,核心要求是:下载“钉钉会议”App,加入一个在线会议房间。小王虽然有些疑惑,但想着对方是“官方客服”,便还是照做了。

进入钉钉会议后,“客服”表示:“为了确保交易安全和资金流转,你需要把微信零钱里的钱先全部转到你自己的银行卡里,我们系统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涉世未深的小王当时没觉得这要求有什么不妥,毕竟钱是转到自己卡里。于是,她按照指示,把微信零钱里的钱悉数转入了绑定好的银行卡。

然而,仅仅过了一分钟,手机短信提示音刺耳地响起。小王点开一看,银行卡里的1100元存款竟然不翼而飞!惊慌失措的她再想联系客服时,对方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无法联系上。

经过对小王的询问,警方发现,犯罪分子是利用“共享屏幕”功能实施诈骗的。“具体来说,通过某些App(如QQ、腾讯会议、钉钉等)自带的共享屏幕功能,骗子能够实时监控事主手机的所有操作。”邯郸市反诈中心民警陈振亚进一步分析指出:“骗子通常先以指引操作为由,让当事人下载App并打开屏幕分享功能,随后再通过屏幕共享窥探账号及密码信息,随后登录网银进行转账操作。”

在此,邯郸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也提醒广大网民朋友:买卖游戏道具、账号时,请务必选择游戏官方平台或指定渠道进行操作。切勿轻信非官方广告、私下交易或第三方不明链接。

与此同时,更要警惕新型诈骗手段——切勿与陌生人开启任何形式的“共享屏幕”功能! 一旦开启共享,诈骗分子无需主动询问,便能实时窥见您手机屏幕上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输入的银行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聊天记录、账户余额等高度敏感内容。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可瞬间盗刷您的账户资金,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请牢记:任何诱导您开启“共享屏幕”以协助操作、解决问题或证明清白的说辞,极有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如遇此类要求,请立即关闭共享并终止通话,第一时间报警咨询。

本报记者 薛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