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包头:水权质押“贷”动绿色转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0:05:00    

近日,包头市成功落地全区单笔最大规模水权质押贷款,标志着包头市在探索水资源价值转化与金融创新融合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这一创新模式以“水权资产化+金融杠杆”为双引擎,将1854.74万立方米自治区盟市间水权指标转化为可流通、可增值的绿色金融资产,为破解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矛盾开辟了“水权-资本”双向赋能的新路径。

从“沉睡资源”到“流动资本”

包头市水权收储转让中心以1854.74万立方米水权指标为核心标的,首创“自有水指标+市场化购权”双重质押模式,成功撬动7.88亿元中长期项目贷款。这一实践将水资源使用权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可融资的绿色金融资产,成为黄河流域首个实现水权交易与金融工具深度融合的标杆案例,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创新范式。

构建“水权-资本”循环生态

此笔水权质押贷款项目首创“水指标动态抵押”机制,形成四大核心保障体系:以747万立方米自有水权作为基础抵押物,夯实企业信用根基;叠加1874.74万立方米交易水权(含市场化购权),构建抵押价值核心;贷款周期与水权流转周期(5年、10年、25年)无缝衔接,规避期限错配风险;通过水权二次交易机制形成还款安全垫,若企业违约,银行可通过市场化处置水权实现资金回笼。

依托“购买-质押-流转-偿贷”全周期管理模型,项目推动水资源从行政分配向市场配置转型,实现“资源-资产-资本”的链式转化,为水资源金融化提供了可复制的闭环路径。

打造水资源资本化“包头模式”

通过金融工具赋能水资源管理,包头市正以“水权金融化”为突破口,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书写水金融创新的时代篇章。

下一步,包头市将深化水权制度改革,探索水权交易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机制,推动水资源向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助力城市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水资源金融化改革提供实践样本。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