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石化四建公司推动技术创新——焊枪作笔绘出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6:49:00    

清晨6点,渤海湾的晨雾还未散尽,在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地上,就已响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音。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焊工刘学调整着自动焊机的参数,淡蓝色电弧在储罐纵缝间划出轨迹。在他身后,矗立着由中石化四建公司承建的高达42米的巨型液化天然气储罐。

自成立以来,中石化四建公司持续推动石化基建技术创新,以数字赋能和绿色发展引领传统企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将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于石化建设领域,推动企业运行效能和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22件,获得专利授权138件,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承担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研发课题6项、炼化工程集团技术开发课题15项。

技术突破

天津南港码头防波堤边,几艘驳船缓缓停靠在9座白色液化天然气储罐旁。截至目前,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工程已安全投运近2年。

“这些大型储罐的总储气能力在国内已投产的同类接收站中居前列。”中石化四建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经理康帅说,“由于储存能量巨大,为便于海运,这些储罐通常建于沿海地区。但建于海边,储罐易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将产生次生灾难,这对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让这些“大罐”安全高效运行的秘密是中石化四建公司的“杀手锏”——内罐纵缝自动焊工艺。中石化四建公司焊接技术专家李雪梅介绍,公司结合液化天然气储罐纵缝结构特点及特殊焊接钢特性,开发出U形窄坡口工艺,可实现液化天然气储罐整条纵缝打底、填充、盖面的自动化焊接,减少了焊缝金属填充量。该工艺在提高焊接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减少了罐内作业空间的粉尘、烟尘和噪声,实现绿色环保施工。

“大罐焊接相关工艺已应用到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使该接收站接卸能力、存储规模、气化外输能力等得到大幅提升。”中石化四建公司项目部安全员赵海洋说。

除了液化天然气项目,搭建海洋石油平台也是中石化四建公司技术创新的着力点。“海洋石油平台就像是海上漂浮的压缩版炼油厂,对施工要求很高,一直存在施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问题。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采用模块化安装技术,在地面将设备、管道、仪表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吊装就位,大幅提高了安装效率,保障了在复杂条件下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中石化四建公司第一工程公司经理贺汉卫说。

多年来,中石化四建公司依托天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现代焊接技术研究所,通过与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推动焊接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2023年5月以来,中石化四建公司承揽了芜湖长江液化天然气储罐工程、盐城绿能港液化天然气储罐工程及多个海洋石油平台建设项目,相关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数字赋能

在中国石化华北安全实操培训基地的VR教室里,正在上演一场“沉浸式抢险”。培训基地负责人李高岩戴上VR设备后,瞬间就“穿越”到虚拟储罐区,他“看见”管道泄漏引发的火焰在眼前翻卷,必须在30秒内完成应急操作。这种“数字练兵”让中石化四建公司的培训效率提升了5倍,事故率下降近62%。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中石化四建公司通过推广管道施工系统、架设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工具,显著提高现场作业效率和可追溯性,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公司能够及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公司不仅持续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还推动更多自研数字化服务产品化、市场化,将公司开发的施工管理软件销往全国石化市场。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管道施工软件简单实用、专业化程度高,受到多家使用单位的好评。”中石化四建公司数字化工程部经理肖洪波说。

2024年,中石化四建公司数字工程创效首次突破1000万元,同年9月,公司参与开发建设的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并在中石化集团的14个建设单位中应用,还逐步推广到全集团新项目中。如今,在许多国内外的石化项目中,都能看到中石化四建公司数字化应用团队的身影,他们带着自主研发的技术“走出去”,为新的石化技术保障提供更多数字化服务。

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助力下,中石化四建公司2024年开发出综合业务数字管理平台,实现人力、安全、质量等重点业务线上管理。同时,公司持续整合资源提升数字化培训能力,不断提高技能人才数字化水平。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教育培训中心、中国石化安全培训中心华北实操培训基地相继在公司挂牌成立。

绿色转型

在渤海湾畔的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建设现场,创建绿色工地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中石化四建公司工程部人员李胜利正带领工友们穿梭于塔吊林立的工地间,细致铺设防尘绿网,将裸露物料包裹起来;智能喷淋系统在阳光下织就晶莹水幕,挡住了飞扬的沙尘;层层叠叠的绿植屏障后,环保监督员正手持终端,将实时监测数据传向智慧云平台。

如今的天津南港工地,环保责任制如同精密齿轮环环相扣,从项目总经理、钳工到焊工,每个人都将绿色安全的使命铭刻于心。“2024年,公司承建多套化工厂脱硫脱硝装置施工,这些装置是炼油化工装置中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殊装置,对绿色建设能力要求极高。公司凭借过硬的绿色无害化技术,最终顺利完成了装置的建设,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作出了贡献。”中石化四建公司技术部何海洋说。

2024年以来,中石化四建公司还制定下发了《绿色工地实施方案》,推进绿色工地建设。该方案通过实施降碳、减污、提效、增绿等策略,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今年,中石化四建公司将以钢铁为纸、焊枪作笔,持续加快技术项目研发,推进液化天然气储罐纵缝自动焊、混凝土管廊预制等新技术应用。同时,围绕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数据集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为实现信息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完成全年新签合同额达80亿元等目标任务。”中石化四建公司执行董事董克学说。(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